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如父一般严密的岘山屏障

    信息发布者:马哈顿
    2019-01-17 09:28:00   转载

    QQ截图20190115151623.jpg

    "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。"这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,襄阳籍诗人孟浩然,在游览家乡山水时,为岘山写下的一首传世佳作《与诸子登岘山》。

    诗中所及的岘山,在当时应该仅指一座"小而高"的山,居于襄阳古城正南面,处在古城中轴的延长线上。

    自此之后,岘山渐渐有了"三岘"甚至群山的指认。

    随着时代变迁,岁月更迭,岘山逐步演变成襄阳城东西南部诸山的总称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1649.jpg

    时至今日,在人们的习惯概念中,岘山不再是一座或者三座,

    而是泛指西起城郊十里的万山,南至城外二十余里的的百丈山,大小山峰二十余座的岘山山脉。

    岘山的风景自古十分清秀幽美。

    在本世纪初的2001年,绵延秀丽的岘山山脉被命名为岘山森林公园。

    "其中峰岭相叠,蜿蜒盘曲。

    虎头山、望楚山、扁山涌浪若奔,高大巍峨;

    凤凰山、岘首山临北顾盼,秀逸挺拔,

    近在咫尺的汉水襟带左右,汉江似练,共同构成襄阳名山、名水、名城的格局。"

    (方莉 李俊勇《襄阳岘山》)

    历史上,这群山之中著名的"三岘",结合汉水上下游的地理位置,被民间俗称为上岘万山,中岘紫盖山(即琵琶山),下岘岘首山。

    海拔151米的万山,曾因漫山藤蔓丛生,又叫蔓山。

    万山的历史与文化,可追溯到春秋时期,就以“神女弄珠”而闻名华夏。

    由此可见,万山应比岘山等城南诸山成名更早千余年。

    传说中的万山是浪漫的。

    地理上的万山因北临汉江水,南接顺安山,

    又是襄阳城五公里外的西部屏障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2058.jpg

    有传说远古时期,伏羲陨落之后葬在南郡襄阳的岘山中。

   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华夏始祖,曾在襄阳的紫盖山上以石头修建了伏羲庙,

    庙中立有一尊伏羲石像,庙前有一副石匾。

    庙中香火直到南北朝时也是十分兴旺的。

    在《帝王世纪》中有记载“伏羲葬南郡,在襄阳。”

    与伏羲有关的紫盖山,其实海拔只有151米,因外形似琵琶,所以又叫琵琶山。

    山的东面紧依真武山,距城2.3公里,是襄阳城的南部屏障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2314.jpg

    据目前可以查阅到的典籍中,未发现在唐代以前有"岘首山"之名。

    习凿齿在《襄阳耆旧记》中,有文字具体形象描述"岘山高五百步,东临汉水,上有汉武帝庙及晋羊祜碑"。

    如此这般,结合距襄阳城2.6公里,东临汉江,南扼隘道凤林关的岘首山实况,应可确认文中所言及的岘山即为岘首山。

    或许是因为此山为西南群山的起点,故曰"岘首山"。

    岘首山为襄阳城的东部屏障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2902.jpg

    千百年来,"起万山,包百丈、楚山,尽鹿门,以绝之"。

    岘山就是一道严密的屏障,背靠巍巍大荆山,

    坦露着父亲护儿般厚实的胸膛,伸出巨人般的臂膀,面向汉江两岸,

    环抱"铁打的襄阳",瞰护"纸糊的樊城",岿然而存,冷峻沉默,慈爱绵长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2933.jpg

    与父亲的情感,一直以来是无比依恋,又有所忌惮。

    当岘山如父一般存在时,也是有同样的感觉。

    岘山的仁者之风,险峻之貌,岘山的悠远之气,文化之韵,

    让人沉醉其中,却又常怀敬畏之情。

    比如这一次大寒节气,抬笔欲书岘山时,曾经的熟悉与了解,一下子变得遥远而模糊。

    望岘山,如雾里看花般,神秘得让人紧张,美好的让人无措。

    怀有执拗的憧憬,和一份简单的执着,总会有办法靠近一点,更近一点。

    向山而行,必有收获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027.jpg

    冬季少有的晴朗天气里,我们邀上牛宪纲老师,一大早出发,向岘山而去。

    按计划,我们当取道化六建家属区,驱车上山,先去拜谒传说中的岘山十景之首岘石(灵显石)摩崖。

    然而,因为路线不熟,错过了拐弯的路口,只好按照交通标线,继续向前,直到唐城风景区的红绿灯下调转车头。

    返回的路上,牛哥指着路右边的一座小山,说"这就是岘首山。"

    牛哥的一句云淡风轻,却惊得我心跳加速。

    因为混淆模糊地听说岘山、岘首山多年,其具体位置一直傻傻分不清。

    当存在于想象中多年的文化名山岘首山,就这样清楚地具象在眼前时,才发现自己其实曾无数次地经过这里,竟然无数次地茫然不知……

    真所谓"众里寻他千百度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"

    信步上山时,我兴奋莫名,甚至难以置信。

    从内心来讲,因岘山山脉的广博,凭我们浅薄的认知,在《大寒·岘山》图文中,更多内容将是务虚的,而岘首山与羊祜的种种渊源才是我们文章务实的灵魂。

    羊祜,西晋时征南大将军,驻守襄阳达十年之久。

    不仅在军事上功勋卓著,是西晋完成华夏统一大业的决定性人物,更是在襄阳大行仁政,开办学堂,减赋减税,对民安抚教化,采用屯田的方法解决军粮,这一举措,大大减轻了平民负担,深得襄阳百姓爱戴。

    驻守襄阳期间的羊祜最喜岘山。生平不爱着军服的羊祜总是轻裘缓带,风度翩翩,"每风景,必过岘山"。晚唐诗僧齐己有诗云"鹿门埋孟子,岘首载羊公"。

    因羊祜的人格魅力,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普遍信服,时人尊之为"羊公"。

    历史上有名的"羊陆之交",说的就是他与吴国将领陆抗之间的故事。

    在荆州边界,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,每次和吴人交战,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,从不搞突然袭击。

   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,陆抗心悦诚服。

    他常告诫将士们说:“羊祜专以德感人,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,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。我们只保住边界算了,不要为小利而争夺侵扰。”

    因此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晋、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。

    羊祜与陆抗对垒期间,双方分歧之时尽量不事战争,而是互为使者往返交涉。

    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,“虽乐毅、诸葛孔明不能过也”。

    一次陆抗生病,向羊祜求药,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,

    并说:“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,还未服,听说您病了,就先送给您吃。”

    吴将怕其中有诈,劝陆抗勿服,陆抗不疑,边说“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?”边仰而服下。

    晋咸宁四年(277)羊祜病逝。

    襄阳百姓在他生前极其喜爱的游憩之地岘山,建庙立碑,以示纪念。

    每当人们来到这里,睹物思人,见碑生情,无不流泪,故杜预又将此碑称为"堕泪碑"。

    自晋代以来,石碑屡毁屡建。

    迄今为止,至少曾有八块堕泪碑挺立在岘山脚下。

    这应该是羊祜形象,以人格丰碑与历史丰碑的形式,伫立在襄阳百姓的心目中。

    同样,对羊祜的祭祀也是千年不绝。

    襄阳人纪念羊祜的祠堂建于岘首山南面的半山腰,每每由官府出面主持春秋两祭。

    清代时,始将羊祜、杜预两位将军共同祭祀,称为"羊杜二公祠",如今祠毁,有石刻碑现存于米公祠内。

    岘山因羊祜扬名于世,而当年"羊叔子登临处",根据更多的文献资料综合显示,就应该是在今天的岘首山上。

    所以,登上岘首山,临江怀古,追思羊公,早已是我们的一种岘山情结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100.jpg

    停好车,步行上山。山不高,也就是五百余步的距离。

    山势也平缓,半山坡上,杂树林里,碧绿的青菜,一垅一垅,一块一块地生长着,还有一些坟冢墓碑散立其间。

    清朗的晨辉慷慨地照拂着山中物事,因寒冷凝结的白霜,匀匀地抹在更接近于地面的草木之上。

    山间的宁静里,仿佛可以听得见大地的萌动之音。

    半山腰上,有地质勘探人员,正在钻探取样。

    在一块油菜地的边上,堆集着取自地底下的岩芯,一张压在石块下的白纸,被山风吹得翻动。

    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"羊杜二公祠 K9  终孔深度14.4m"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159.jpg

    这座老207国道旁的小山,就是曾经建有岘首亭、建有"羊杜二公祠"的岘首山,而且与岘首山、与羊祜有关的建筑已进入了勘探施工的阶段。不久的将来,一些地标性建筑的成功复建,就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明确的导向。这座山已被人们遗忘得太久,是时候再现当年的历史风采和人文景观。

    "小时候,站在老樊城官码头一带的江边,抬眼就可以望见这山顶上的塔影。"

    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?"冲襟得高步,清眺极远方!"

    想必当时立于小山之上的高塔,距天还远,离人很近,

    应该很容易就让人产生亲近之感吧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230.jpg

    当我们轻松登上岘首山时,脚下的山顶,比我想像的要平坦宽余得多。

    偶有一两块厚重的青条石孤卧在杂草灌木之中,已看不出往日的承重气势,只剩满目颓靡,让人徒生唏嘘。

    当年的岘首塔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劫难?这座远离喧嚣,与世无争的"镇山之塔""定心之楼",最终被人不遗余力,摧毁殆尽……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314.jpg

    在晴冷的三九天里,迎着远远吹来的江风,举目四望,只见岘首与汉江之间宽阔的地带上,住宅高楼与工厂大厦,让田野已退到视线的尽头。

    崔家营水电大坝让湍急的汉江变得平静如镜,气韵如湖,再无从前那脱缰之马的野性。

    如果可以,今若复请羊公重回故地,目睹眼前这般风景,不知他是否还有兴致邀朋置酒,与友共吟,抒发胸中无限豪情呢?是否还会感叹"如百岁后有知,魂魄犹应登此山也!"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404.jpg

    带着岘首山正在重建的些许宽慰,我们告别首次谋面,令人感慨不已的"羊叔子登临处",继续我们的岘山之旅。

    寻岘石,寻摩崖,寻岘山深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448.jpg

    驱车通过化六建家属区,沿碎石浅铺的山道,上行到半山腰处,弃车步行。

    这里的山道,不似岘山文化广场附近的那些盘山绿道,没有熙熙攘攘如赶集般的人群。

    有的是阳光,鸟鸣,轻风,山色,任我们欣赏与享受。

    冬日晴好的阳光照着山间,“从岭而上,气尽金光,半山以下,纯为黛色。”

    其中也会有一些楝树、乌桕的白色果实与香樟的黄绿树叶点缀其间,让山里的色彩变得更加如诗如画。

    牛哥说:"今天上山,天好,人少,很惬意!"

    是啊,岘山之上,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铺上绿道,虽然方便了,却也失去了尽情户外运动的乐趣。

    我们正行走的这条山路,离城不远,却因基本保留着原生态的模式,竟有了世外桃源般的静谧、舒适,可以全身心陶醉其中。

    但愿这种美好,不要被各种建设以各种理由,打破!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521.jpg

    去岘石摩崖的路上,我们经过了两处大面积裸露的山体。

    这是上世纪人工炸山后,留下的痕迹,被炸的山坡光秃秃的,触目惊心。

    看那山脚下大面积荒草遍地的空旷地带,想当初应该是将整座大山夷为了平地,相邻几座山体也一并秧及。

    只见被炸的山坡面,岩石刀砍斧劈般壁立着,裸露着,抑或是怒目而视着?受伤的大山,从此寸草不生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617.jpg

    看着这些原本葱茏的青山被炸平的现状,我们一路感叹不已,山脉受损,终会留下后患。

    牛哥说那些年炸山时,留在他记忆中,一天也不曾间断过的爆破声,是他一生也忘不掉的声音。

    他说,十多年前,一次偶然上山,来这里寻访岘石时,刚好遇上这一片山体正在实施爆破。

    当时,他与朋友躲在岘石旁,眼见爆炸飞起的石块,雨点一般在他们面前扑簌簌地落下,目测爆炸点离岘石已不过两百米的距离。

    下山后,身为区政协代表的牛哥专门写了一个议案,提交到政协会议上,呼吁保护岘山砚石已迫在眉睫。

    真好。现在这里已听不见炸山的声音,岘石也稳稳地呆在它的原地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645.jpg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715.jpg

    植物界传奇,"花叶永不相见"的彼岸花,在夏秋之季,孤芳冷艳地绽放于岘石处的石径两旁,曾在彼时带给牛哥仙境般梦幻的错觉。

    时值深冬,彼岸花又以碧绿纤长的叶片,迎接我们的到访。

    此情此景中,人人都说是一朵蘑菇状的岘石,在我们看来却活脱脱是一只萌宠呆犬,娇憨俏皮,惹人爱极,只恨不能揽入怀中逗玩抚弄。

    地处襄阳城西南崇山茂林之间的岘石摩崖,具体位于望楚山(土城山)以西、郑家山以南、凤凰山北麓的山涧内,这里曾有一座唐代以来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名刹岘石寺。

    这是一座以石头命名的寺庙。在岘石下方,有明弘治年间所立"岘石寺重修记"石碑。

    碑文中有记载,民国初期,岘石寺有正殿三间,厦房三间。抗日战争时寺毁。

    如今岘石寺遗址周围现存摩崖共约14块。

    其中“岘石”摩崖位于一块巨石之上,石高约8米,“岘石”二字位于其上端,每一个字大盈尺,为楷体书,笔力雄健。有专家考证,因楷书成熟于唐代,所以“岘石”摩崖最早不过唐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752.jpg

    在“岘石”背后,有南宋宁宗年间,驻兵襄阳的鄂州都统赵淳,邀请京西南路安抚使兼襄阳知府程九万前来游山玩水时,写下的诗与记,距今有800多年。主文是一首七律,诗前附有小记。其文实录如下:

    山旧有阳广洞、壶天阁,戎帅新加葺修,复搜抉两旁岩穴之秀,为栖霞,为啸月,为琴几、棋台,尽发兹山之秘。既成,约漕及余来观,相与叹赏久之,独恨未能引泉耳。戎帅欲余著语,因成五十六字,附行记,并题厓壁。帅守池阳程九万鹏飞书。漕桐乡朱致知仲格、戎帅河阳赵淳清老云。时庆元丁巳端午日。其诗曰:

    苍厓绝顶俯晴川,佳处潜开小洞天。

    琴几棋台谁是伴,霞栖月啸恍如仙。

    凿山见骨雅多石,巡涧□□盍引泉?

    留取摩厓今始在,勒铭他日似燕然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3946.jpg

    小记中的"阳广洞"紧邻岘石,洞前坡地上遍生彼岸花(石蒜)。

    洞旁附近有两处怪石,分别题刻"栖霞"与"啸月",至今字体清晰,保存完好。

    另有一些小块摩崖,已是字迹漫漶,题文难辨。

    更令人十分气愤的,在这些珍贵的摩崖处,会时时惊现今人雕凿涂鸦之作。

    比如阳广洞上方,一小块明朝年间的摩崖中,赫然刻有极具时代特色的"褚国庆畄",着实是一件令人蒙羞的事情。

    QQ截图20190115154027.jpg

    还有让人遗憾的事情,一路上,我们随机访问登山路人,

    听说过"三岘"吗?羊祜山是哪座?羊祜何许人?岘石在哪里?怎么看岘山?岘山的人文历史知多少?

    结果几乎无一人能说出,哪怕一点点的所以然。

    特别尴尬的是我们站在岘山文化广场,与一位登山下来的老大哥聊到这些话题时,

    这位六十多岁、土生土长的襄阳人,同样表示回答不清楚。

    最后,我随手指向山顶竖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大山,也就是为了纪念羊祜,特别命名的羊祜山,试着问道"这是羊祜山吗"?他回避着我的眼神,闪烁其词"不是",然后匆匆道别而去……

    这一次岘山之行的采访过程,是我们做襄阳二十四节气图文中,从民间获得有效信息最少的一次。

    不甘心这种结果,之后我们又专门来到岘山,有选择性地进行第二次采访,依然无有收获。

    其中有一位大姐听了我们的提问后,首先抱怨岘山绿道,因爬山人群之众,不仅让原本清静的大山变得如菜市场般喧闹,而且带来的环境污染,更让人担扰这件新生事物的出现,到底是好还是坏……

    最后,她很直爽地说:"我倒是天天上山,也知道这山一定有很多讲头,但是具体有些什么,却真是搅不清楚。你们应该去找我们襄阳的李治和老师,还有拾穗者团队,他们肯定能讲明白。"

    QQ截图20190115154340.jpg

    难道我们襄阳的文化岘山,真的只存在于学者专家的著作中吗?拥有丰富人文气息、珍贵历史遗迹和精彩传说故事的岘山,在更多人心目中,就真的只是一座石头山而已吗?

    大寒已到,寒冷至极。羊祜山下的梅花凌霜怒放,响水潭边的垂柳枝已初露苞芽。

    襄阳四季里的春天转眼即到,

    襄阳岘山文化的普及将待何时?

    QQ截图20190115154412.jpg

    附注:

    作为地名的“岘山”古今理解有三。

    一为今岘首山,晋代镇南大将军羊祜登临置酒处,后人在此为之数立堕泪碑,唐代诗人屡屡登高赋诗、欧阳修劝讽同僚书写《岘山亭记》、范仲淹一干文官雅集留诗幢。此为历史上文化资源最丰厚的“正宗”岘山。

    二为岘石所在之山。此处风景绝佳,古迹密布,文风弥漫,禅意悠远。此地从明代汪道昆移羊叔子柌亭于此后被广泛并长久误认为“岘山”或“岘首山”;

    三是“三岘”及其延伸。唐吴从政在《襄沔记》中将襄阳城西南诸山中的岘山、紫盖山、万山三座山头称为“三岘”,以岘山为首,故称岘首山,紫盖山因居中宋以后改中岘山,万山以处汉水上流又称“上岘”。

    一一一选自拾穗者成员刘浪《"岘山十景诗"闲话》

    QQ截图20190115154502.jpg

    QQ截图20190115154510.jpg

    QQ截图20190115154528.jpg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